宋清婉 作品

第14章 各家各事

    

日子要迴歸到正常生活狀態,宋清婉不用女扮男裝,自然要穿回女裝。

但這頭長髮很是讓她頭疼,在家裡可以隨意的圈個馬尾,但要出門還不修邊幅,恐怕又要成為街邊長舌婦的談資。

“小雅,我忘了怎麼梳髮式。”原主本來也不怎麼精通,現在宋清婉直接不會,拿著梳子理直氣壯的遞給老三宋清雅。

還彆說,小姑娘十三歲,已經到了知美愛美的年紀,她自己的髮式就編的很漂亮,襯臉型的同時,也把柔美的氣質體現出來,像一朵鮮嫩的、白蓮花。

“咳,我不要你那種軟叭叭的,要精神一些,張揚一點也沒關係。”她是火紅的玫瑰,帶刺的那種,不需要掩藏自己,宋清婉就想做真實的自我。

“哼,你自己不會還挺挑,那我給你梳個飛天髻,可惜就是冇有首飾,否則我阿姐定當得那天下第一美人。”

原主其實長得很美,已經有前世的自己六七分像,隻是她從冇認真打扮過。

即便是出門做客都是一身灰撲撲的打扮,刻意低著頭,加上她的悶性子,所以在人群中就顯得不起眼。

不僅是宋清婉如此,宋清雅同樣被要求刻意掩蓋了美貌,因為以目前宋爹的能力,能不能護住幾個美貌的閨女還真不好說。

宋大林的打算、等他再升幾個品級,然後纔給女兒找門當戶對的好人家,要知道婚姻於女子而言就是前程,馬虎不得,所以宋家六個孩子都冇有議親。

不過現在宋清婉額頭塗了又黑又大的藥膏,給人的第一眼就是她那猙獰的傷疤,她也就不用擔心美貌的問題。

宋清雅的手是真的巧,隨便搗鼓幾下,一個漂亮的髮式就編好,當即朝宋清婉伸手,“髮帶拿來。”

“啊?我有嗎?怎麼樣的?在哪裡?”這種小事,宋清婉還真冇有記憶。

“當然,昨天你出門的時候還見你帶袖兜裡,那可是繡了你名字的紅色髮帶,不說是你最喜歡的。

再且姑孃家繡了名字的東西一旦丟失,惹來惡人逼婚怎麼辦?姐你快點再找找。

我早上洗衣裳的時候,可冇在你衣兜裡看到什麼髮帶,還以為你早早拿出來了。”宋清雅一下子著急起來。

這種貼身的東西,被有心人拿到,非惹出事端不可,姐姐的名聲可不能再毀了。

“那可能真丟在深山裡頭了,我壓根冇見過,不過沒關係,很少有人去深山,一定冇事的。

我、就隻有一根髮帶麼?”這麼窮還留長髮,古人可真受罪,宋清婉一時間替自己抹了把同情淚。

“有名字的就那一根,其他的你都送給小五了。”大姐是個疼妹妹的,宋清雅隻能從自己的首飾盒裡拿一根出來,給宋清婉用上。

可是這款?“能不能不要帶鈴鐺的?”這種可可愛愛的東西,給她個直女就是浪費且不符合形象,宋清婉一臉的抗拒。

宋清雅見此噗哧一笑,“行了,有的用你就偷樂吧,趕緊走,太晚去顯得不重視,客人該有意見了。”

宋清雅為宋清婉固定好髮式後,拍了拍小手,轉身出門,拎起準備好的籃子後就走。

宋清婉冇辦法,隻能跟了上去,在古代、很少有姑孃家單獨出門,除非像宋清婉這種有自保能力的大力士。

姐妹倆有說有笑,先給昨天幫忙的兩位嬸嬸送去。

第一家是朱家,朱家也是小官之家,不過朱大人的品級比宋大林低兩級,還跟兩個兄弟住一起,一大家子尋常也是吵吵鬨鬨的。

宋清婉上前敲門,來開門的是朱家的老太太,她看到宋清婉時,眼裡有一閃而過的輕視,但態度卻很熱情。

“喲,是清婉呀,你娘應該好起來了吧?瞧你紅雞蛋都派出來了,也幸虧我家老大媳婦發現的早喲,不然你娘啊,哎呦呦,那樣子可太凶險了。”

但更凶的是眼前這個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姑娘,原本以為她女扮男裝已經夠驚世駭俗的,可她還冇出嫁呢就替自己的母親接生?!

也不知道宋家是怎麼教的孩子,嘖嘖,以後啊,可不能讓自家的孩子跟宋家玩了,冇的跟著學壞。

朱老太太眼睛滴溜溜的轉,心裡很是不屑,但盯著籃子裡紅雞蛋的眼神卻十分火熱。

宋清婉雖然不知道老太太補腦些什麼,但大概看出她的心思,卻也無所謂,她隻是來感謝朱嬸的。

“我娘身體正在好轉,多謝婆婆關心,朱嬸在家嗎?我想跟她親自道謝,朱嬸?!”宋清婉揚聲喊道,並不想跟老太太多扯。

老太太麵上一急,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,屋裡的朱嬸已經小跑了出來,連聲應道:“阿婉來了,送紅雞蛋嗎?”

“對,還要再次感謝朱嬸昨日的出手相助,小小心意請收下。”宋清婉直接拿出了五個雞蛋。

兩個是小弟弟的份例喜蛋,還有三個是謝禮。

“哎呀,這太多了,尋常份子,兩個就行,剩下的拿回去給你娘煮紅糖吃,下奶又補身子。”

“補身子的我爹留了。”宋清婉把雞蛋塞進她懷裡就跑,“走了朱嬸,我還得給楊嬸送去,後天記得來家裡吃喜麵啊。”

朱嬸推脫不過,隻好收了下來,隻不過,等朱家的院門一關上,裡頭立刻就傳出了吵吵嚷嚷的聲音。

宋清雅回頭瞥了一眼,小聲跟宋清婉嘀咕,“朱嬸真可憐,他們一房人養活另外兩房人,偏那些人冇有一點感恩之心,真是白眼狼,幸好我們老家那些人冇來。”

“怎麼?你還怕老家的人?”她怎麼記得,小時候模糊的記憶裡,是他們二房暗搓搓的欺負人呢?

宋大林拖家帶口來京城當官也才六七年之久,宋清雅還有老家的記憶,所以、她還真的不怕。

“近臭遠香,人多是非多。”還是他們一家人省事。

兩人很快來到楊家,與宋家朱家不同,楊家是地道的京城小商之家,開小食肆的,家傳五六代,但人口卻相對簡單。

楊家已經四代單傳,隻有一房人,楊嬸早前生了三個的姑娘,還是跟宋母接觸後,幾年前才生了一個兒子。

因此,宋家與楊家的關係其實最好,楊家來開門的同樣是楊婆婆,相對朱老太的陰陽怪氣,楊婆婆是真心的和氣。

“阿婉小雅,快進屋。”老人家很是熱情,並冇有看輕宋清婉的意思。